□ 本報評論員 李邇
   4G無疑是歲末年初最熱的話題之一,無論是市民、運營商,還是手機廠商和應用廠商,對4G都有著自己美好的期待,各地的4G營銷一浪高過一浪,深圳4G網絡也正式開始商用。
   理想很美好,現實有時候卻很骨感。經歷了3G神話的我們,究竟該對4G有什麼樣的期待,又該用什麼樣的理性態度去看待4G呢?在4G滿月之際,或許更需要大家去理性思考。
   作為公眾通訊網絡,不管是2G、3G,還是4G,其核心要素都是用戶,只有用戶體驗好了,用戶滿意,用戶願意為之買單,才能說得上成功。否則,把技術說得再先進,哪怕是吹破了天,用戶不買賬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。用戶評價4G好不好,既不是下載速率46M,或100M這樣硬梆梆的技術參數;也不是網絡承載增加了多少;而是用戶使用的切身感受,網絡覆蓋好不好,通話質量高不高,掉不掉線,資費貴不貴。
   其實,在3G開通之初,深圳就有媒體搞了個現場測試,說在時速60到80公里的車上,滿深圳跑,“這裡的下載有多快,這裡的視頻通話有多清晰”,可事實上呢?老百姓一用,連打個電話都經常掉線,數據業務常常突然3G變2G,時至今日許多地方還沒有覆蓋3G。雖然,現在廣州移動搞活動,4G手機“一機難求”,可與當年3G一樣的網絡狀況,甚至有些地方信號直接從4G變2G,老百姓耐心能持續多久,或許值得高調的運營商們好好考慮。
   其次,資費也是4G繞不過的坎。網速快,也意味著資費貴。在運營商給大家描繪的藍圖中,手機看高清,打大型游戲,看似很美,可問題是用戶用得起嗎?一部高清電影隨隨便便是1個G,而對應的1G資費多少錢?70元,試問有多少人會花70元,在手機上看一部電影呢?“飛一般”的速度,“飛一般”的流量,“飛一般”價格,或許是阻礙4G普及的最大障礙。如果運營商不能通過適當的流量定價,有效平衡市場訴求和自身利益,那麼4G只會成為另一個神話。
   說完用戶和運營商,我們再來說說產業對4G的期待。4G牌照發放後,國內的手機廠商幾乎可以用歡呼雀躍來形容,許多人認為又到了彎道超車時刻了。不錯,4G時代會給手機產業帶來新的市場機會,運營商會對終端進行補貼,需要採購大量的合約機,特別是國產廠商擅長的千元智能機市場,可這些紅利就足以讓國內手機廠家崛起了嗎?
   這樣的想法顯然過於樂觀,3G時代我們也有同樣的期待,可現實總把理想打回原形。事實上,智能手機不管是在3G,還是4G時代,對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商而言,都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,要想在這個市場上崛起,就必須要有精準的用戶定位,有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產品導向,有自己核心的生態或產品鏈,然後才是營銷方式。
   蘋果是大家一致的模仿對象,可蘋果並不是做手機出身,而且其最早切入市場也是在2G時代;關鍵在於它把智能手機變得簡單易用,並改變了只賣硬件的盈利模式。同樣,2013年“雙十一”最大的贏家小米,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家創業型的互聯網企業,可它為什麼就能3分鐘銷售過億呢?顯然並不僅僅是因為雷軍善於模仿喬布斯,而是小米有精準的市場定位,有一群核心用戶,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。所以,對4G有美好期待的手機廠商,或許也要先靜下心來想一想,推出幾個子品牌很容易,一時的營銷也很容易,可要長期鎖定用戶就不是那麼簡單了。
   對3G的失望,讓我們對4G有了更多的期待。但要讓期待變成現實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無論是運營商,還是手機廠商,先要耐得住寂寞,要捨得讓利,別一再傷用戶的心了。  (原標題:我們對4G應期待什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r26hrjw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